安阳学院-凯发游戏

也说《家庭疗法》
发布日期:2018-01-02  浏览量:

 也说《家庭疗法》

安阳学院张燕平

一般情况下,真正的家庭疗法在咨询室很难进行,因为来访者的父母会不会认同心理咨询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截止目前,遇到了3例来访者父母阻抗咨询的情况:一例是每当来访者想来咨询时(因为她感觉难受),父母就会不远千里过来极力阻挡(来访者是个典型的【乖孩子】干任何事情都会征求爸爸的建议,她会说,老师,你别难受,爸爸其实是对我好的);一例是父母电话中就认同孩子有心理问题,但孩子的问题和自己没有关系,自己也没有时间接受任何形式的参与,来访者颓废地坐在沙发上自嘲地说【我知道就是这样的结果】;另一例是父母明确告诉孩子(即便孩子已经出现了各种明显的症状),千万不要去心理咨询室接受咨询,因为我们没有任何问题,到那边可能就真有问题了

心理咨询室中真正完整意义上的家庭咨询只有一次:那是一个患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的来访者,咨询到一定阶段,当我建议她让父母过来接受家庭疗法时,其实我也持怀疑态度,因为来访者父母早年离异,而且父亲身患重病,来访者还是很犹豫地和父母打了电话,没想到父母都爽快地答应了,或许这就是爱的力量吧,听到父母答应过来时,我能感觉到来访者眼中那份掩饰不住的惊讶和惊喜的目光。当父母如约从千里之外的老家赶到学校时,我能感觉到来访者在电话那头告诉我【老师,我在车站,我爸爸妈妈竟然坐一辆车一起过来的】时的兴奋。有老师问我:张老师,你让人家从那么远的地方赶过来就是为了一次咨询,是不是太夸张了?我想说:这些相对于一个人的心理成长来说太微不足道了。这次家庭咨询对来访者来说,是一个具有很大意义的转折点。

来访者之所以愿意接受心理咨询是因为他知道【他难受】,但即便是这样,也有一部分来访者会极力反对父母参与到咨询中来,当提到我有必要来访者父母联系时,他们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或恐惧,好像在他们家中,提到父母或父母关系就是一个禁忌。提到父母必须过来接受咨询时,来访者的头会摇的像个拨浪鼓,【绝对不行】,老师,你让我怎么做都行,除了和父母联系。因为在他的信念中:【好孩子不能给父母找麻烦】、【好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孩子只能给父母报喜不报忧】等已经深入骨髓了。来访者的反应和行为也恰恰表明了接受家庭咨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很容易让人接受,她的个性部分舞会、家庭雕塑、隐喻、曼陀罗、冥想等概念也很容易理解,但是也需要全部家庭成员到场,有时候,家人没有完全到场时,萨提亚小组就用一个工作人员临时顶替一下,结果发现对家庭治疗影响不大,所以就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曾受到国内好多心理咨询师的追捧与学习。但是张道龙曾说: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其实在美国影响不大,反而在中国更受欢迎,或许和中国更注重家庭,集体有关吧。

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曾经轰动一时,它不需要其他任何家庭成员到场就能做家庭咨询与治疗,随即又遭到了好多学者的批评与反对。批评主要表现为:代表者怎么能感受到家庭中其他不在现场成员的感觉?咨询师怎么能感受到家族中隐藏失衡的动力,并移动家族成员代表回归正确的序位,让爱恢复流动?怎么能推及到13代以前的谋杀事件?这些无不充斥着神秘与不解,唯一可以理解的是,毕竟海灵格以前是个神父嘛,或许在他身上真的有那种“灵性”存在。在我的咨询中,我一直在运用家庭系统排列来呈现家庭内部的集体潜意识,我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大多数是图片排列)。虽然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出现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中出现的那些神秘现象,但我感觉丝毫不影响我对来访者家庭关系的了解。

我在《再论对家庭系统排列的认识》中曾介绍了不可思议的一个案例:来访者是一位金融学专业的大三女生,一开始她在询问关于考取心理咨询师的问题,随后问我来这里咨询的学生都有哪些问题?我一边回答一边观察她听到每个咨询类型之后的反应,最后我判断出她的问题可能和强迫有关,因为在我提到强迫症时她的面部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到的不自然。果然,她说她自认为有强迫症,主要表现在:1、如果来访者是最后一个离开宿舍,她会强迫自己检查5遍以上看是否锁好宿舍门了,而且到教室上课时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这真的锁好宿舍门了?因此影响自己的学习。2、如果假期放假时来访者是最后一个离开宿舍回家的人,来访者会多次反复检查是否已经锁好了宿舍门,而且整个假期一直会想着有没有锁上宿舍门。

来访者说这种症状从她小时候就一直存在。记忆中大约12岁时,来访者随父母来到了厦门,父母打工工作很忙,自己一个人就在简易棚玩,玩累了上床休息时,总会感到有什么东西向自己扑过来,然后自己什么也就不知道了。有时自己感觉是睁着眼的,只看见屋里的东西,等睡醒后就感到特别恐惧、害怕。家庭系统排列显示所有家人从左到右一字并排,依次为:大姐,哥哥、二姐、自己、妈妈、爸爸。大家都朝一个方向看去,来访者在自己的位置感觉空荡荡的,不被关注,孤独。我问:大家都在看什么呢?来访者想了想说:应该是一个人。随后她纠正说:应该是两个人,一个是大妹妹、一个是小妹妹。她们两个小时候被他人抱养走了,现在来访者知道大妹妹在那里,两个人一直有联系,但是和小妹妹完全失去了联系。当来访者把大妹妹和小妹妹都加入之后排列显示为在原来排列的基础上,大妹妹被放在了二姐和来访者两个人的前方中间位置,小妹妹被放在了大妹妹的右上方,整个排列仍呈现出所有成员都朝原来的那个方向看。来访者现在的感觉是:有一种内疚感,比在第一次排列中感觉更加不舒服了。我让来访者根据自己的感觉再次排列,来访者从左到右把小妹妹、大妹妹、二姐三个人并排放在了最后,前面并排从左到右依次为自己、妈妈、爸爸,爸爸前面是大姐,妈妈前面是哥哥。所有成员仍然都朝一个方向看。此时,来访者感觉比刚才两次排列舒服了好多,但总感觉还少了谁似的?来访者一开始坚持认为家庭所有成员已经都在场了,不可能再有谁了。我让她慢慢想一下,实在想不出如果愿意的话可以问一下妈妈。来访者思考了好长时间,终于开口了:在我们家,这是个秘密,是大家都不愿意提到的事情,而这件事发生的时候自己还没有出生,只是偶然听大伯提到过一次,自己曾经有一个二哥,二哥在2岁时不幸溺水夭折了。

之后,就没有了之后,来访者似乎被这个家庭排列吓着了,她当时的表情告诉我:她实在难以相信这样一个过程。下次咨询的前一天,来访者发来了一个短信:张老师,本来和您预约下次的心理咨询,但那天我要参加系里面的演讲比赛,不能去找您了,很抱歉。这就是心理咨询中典型的“脱落”现象,不过,可以理解,毕竟我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所以我认为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家庭结构和家庭内部隐藏着的动力的视角,可以通过让来访者想象图片就是家庭成员真实代表,想象出每个家庭成员表情,让来访者和图片的代表对话,已达到和家庭成员内在沟通和和解的目的。

心理格板,心理格板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为木质格板一块: 正方形,边长875px 左右,由两个有凹槽的木板拼接而成,代表来访者在社会上的一个系统,包括家庭或其他小群体,其边沿表示系统与外界的界限; 另一部分为木偶人: 30 余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除原色外另有 10 种颜色,具有不同的寓意。通过心理格板可以做到:直观投射,提高自我觉察力;寻找资源,改善人际关系;探析原生家庭,扬长避短;外化问题,提升正能量。购买心理格板的时候,厂家会问你:学习过家庭系统排列吗?很明显,心理格板和家庭系统排列有很大的相关性,在我的咨询中,心理格板其实用小人代替了图片,更形象了。

很喜欢家族治疗大师萨尔瓦多·米纽秦和卡尔·惠特克的治疗方法,所有家庭成员全部到场,通过观察所有家庭成员的互动来发现症状与家庭互动模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这是一项很具挑战的方法,咨询师不仅要时刻注意把大家带入关系的对话中,而且要化解某些带有敌意的家庭成员的攻击与阻抗,咨询师的【自我】的运用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工具。甚至有些内容在我们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比方在卡尔·惠特克的咨询中,因为一个家庭成员的缺席就会选择宁愿牺牲一次咨询时间,因为在惠特克看来,这个成员的缺席可能是整个家庭【共谋】的结果,事实也是如此。再比如,年事已高的惠特克竟然在咨询室内当着协同咨询师和家庭所有成员的面和一个青少年在地上打架,当然,最后,他胜利了。

在中国,在这个尤为注重家庭的国度,家庭心理咨询与治疗应该如何才能更好的开展?应该走向何方?如何才能真正走进咨询室?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去深思的。

点击数:
网站地图